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赵成昆谈内陆核电研究课题

赵成昆谈内陆核电研究课题

来源: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13-07-16

      记者:据了解,自内陆核电开展前期工作以来,协会已先后组织了三次内陆核电课题研究。最早的一次内陆核电课题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的背景如何?课题研究情况如何?

      赵成昆:最早是在2008年。我们主要针对《内陆核电需关注的问题及不同类型核电机组适宜性分析》进行了课题研究。2007年国家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后,对内陆核电进行了初步安排。各大发电企业集团,包括中电投、中国华能、中国大唐集团都开始了比较集中的内陆核电厂选址工作。但他们对内陆核电厂址如何进行更好的选择或者开展哪些工作不是很清晰。课题研究成果给出了结论,形成了近10万字的报告。同时课题还对内陆核电堆型进行了研究,结论就是二代改进型和三代核电都适宜。后来国家决定内陆核电上三代。2008年,国家批准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泽三个内陆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记者:又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开展第二次课题研究的?

      赵成昆:2010年开始,尤其是福岛核事故之后,公众、一些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对相关的水资源环境影响更加关注。国家能源局委托协会进行相关课题研究。2011年完成了《内陆核电水环境影响的评估》。这次的研究,时间比较长,内容更为细化。我们给出了“我国内陆核电厂的环境安全是有保障”的结论。

      记者:福岛核事故后,协会又组织了第三次内陆核电环境影响评估,为什么?

      赵成昆:福岛核事故后,社会公众对内陆核电的安全又有一些质疑。主要是对正常情况下以及严重事故情况下废液排放对环境的影响。2013年开始,受各核电企业集团的委托,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课题研究。应该说,这次是提高了一个层次,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增强政府和公众对内陆核电安全和环境的置信度。我们力求通过大量的事实研究和一系列的调查,比较科学地客观地给出一个回答,同时能够促进内陆核电的尽早启动。

      记者:为完成内陆核电的课题研究,协会还相应地开展了哪些工作?

      赵成昆: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除了召开专门的研讨交流会外,还组织召开了与法国核电同行的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工作。2010年我们开展了中法内陆核电研讨会。那次规模也很大。随后还组织专家到法国内陆核电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不仅对内陆核电有了真实的感受,也针对我国内陆核电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记者:协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开展这方面工作的?

      赵成昆:在内陆核电推进过程中,公众对一些问题有一些质疑,虽然说有些方面不一定科学,但是是可以理解的。同时,这些问题不是能够自动消除的,所以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作为行业协会,也是为行业服务。

      关于课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记者:一个课题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要有说服力。内陆核电课题研究是怎样体现的?

      赵成昆:美国、法国是世界上内陆核电机组最多、占比最大、运行经验最丰富的两个核电大国。所以,我们选择了美国、法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所有两国公开发布的资料,包括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年度报告、环境辐射监测的年度报告、核电厂的总体环境意见书、延寿核电厂及新建核电厂的环境报告、国际组织对三次核事故辐射健康效应的评估以及对福岛核事故教训的总结,以三级PRA(概率风险评估)为基础的运行和拟建核电厂严重事故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等。这些资料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在对这些资料分析、研究、借鉴基础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此外,也借鉴了我国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运行经验以及环境监测的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行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公众个人剂量的影响都是在环境本底辐射水平的涨落范围内。

      记者:课题的权威性是如何体现的?

      赵成昆:我们除了对美国、法国内陆核电厂已运行的3000多堆年进行研究外,我们的专家队伍也是过硬的。包括了业内50多位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历时6年,翻阅了大量的材料。课题结果也聚集了专家的智慧。

      关于公众可接受性问题

      记者:谈到发展核电,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赵成昆:谈发展核电,某种意义上来讲,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是一个考量,但目前更多的是公众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内陆核电厂。主要基于他们自身对于核知识背景的局限,由于不了解而对核有一种恐惧感。作为公众来讲,他们希望积极发展,改善生活的质量,改善环境,但又担心核电安全,更关注电厂建在他们周围带来的一些影响。再加上曾经发生的三个核事故太深的负面影响。这些核事故的烙印需要通过这样的一些科学的研究,摆事实让公众接受,让事实来证明。上世纪我国核电建得不多,公众的关注就少。以后我国核电建得多了,再加上福岛核事故以后,公众的参与度就高了。假如说现在建核电厂,特别是在内陆建核电,没有得到公众充分的支持,没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内陆核电发展阻力也还是会有的。所以内陆核电建设不是什么特殊的技术问题,是社会公众的可接受问题。

      记者:您认为我国在公众宣传方面还需做好哪些工作?

      赵成昆:国家能源局已发布,新建核电厂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我觉得这也是公众认可和接受的问题。另外,我国一直以来公众宣传工作不断地在开展,但有些方面还不太够。比如公众的参与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也一样。美国南方公司的两个AP1000要建的时候,都有公众的参与和宣传。他们的制度很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也很完善。对于内陆核电研究成果,后面我们除了上报相关部门之外,还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

      关于课题研究的体会

      记者:这次内陆成果课题发布会引起了广泛影响,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成昆:这次发布会有些单位是主动要求来参加的。中国工程院、国家核安全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湖南、湖北、江西等八个省市的地方政府领导参加了发布会,我们还请了当地乡镇、村的公众代表。本来预计有100多人参加,后来增加到了200多人。说明大家对内陆核电安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是非常关注的。此次发布会影响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记者:领导组织内陆核电课题研究您有哪些体会?

      赵成昆:这次课题由协会牵头。课题参加的人员涵盖了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等单位,也有清华大学、环保部核安全中心的专家参与。他们都有不同的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这么广泛的参与,能搭这样一个平台比较难。在这个平台上面,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讨论。比如一旦发生极端严重事故情况下,到底产生多少废水,如何进行储存和处理都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通过交流和讨论,最后取得共识。今后来讲,我觉得,影响面比较广、与发展比较密切的问题,采取这样一种形式,比单独来做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