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科学在中国怎样起步?
来源: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3-09-22
厉兵秣马:组建中国科学院
近代物理研究所
钱三强早就想在中国搞原子能,在他参与新中国科学“制礼作乐”的时候,实现这个想法更是急不可待了。因为他有深刻的经历和认识,“1939年发现核裂变。这一发现迅速导致原子弹、热核武器以及核潜艇产生。所有这些,对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影响”。
原子科学在中国怎样起步? 钱三强在筹划过程中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曾登门请教物理界前辈和同人,中国科学院建院后,又立即请来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饶毓泰、王竹溪、赵广增、彭桓武等,商讨物理学如何发展,研究机构如何设置。大家最终在对中国物理学现状的看法上达成了共识: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必须改变人员力量分散、各自为政和科学研究脱离实际需要的局面。
1951年春,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前排右四为钱三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于1950年初成立,它的研究方向和任务以原子物理学和放射化学为主,发展原子核科学技术的基础,为原子能应用做准备。
任何一项科学事业,特别是新兴的原子能科学技术要发展起来,最紧要的是有人和物的条件。关于人的方面,钱三强看得尤其重要,他认为中国原子科学要起飞,必须先有“领头雁”。1950年1月,钱三强亲自说服正在上海履职的老师吴有训(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华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教育部部长)北上任近代物理所所长。同年5月19日,政务院下达任命书,钱三强被任命为副所长(1951年2月起任所长)。
钱三强在近代物理所履职,其实比政务院下达任命书要早得多。他早早就立身近代物理所,把视线投向全国,积极物色人才。他首先盯住了两员大将,一位是由云南大学转来清华大学的彭桓武,一位是浙江大学的王淦昌。
钱三强和彭桓武回国前就有“好好一起干”的约定,回国后一度同住清华园北院七号,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又都迁居到地安门东大街一处大宅院,因院内多有花圃,喜种月季,故称“月季大院”。这里作为科学院第一宿舍,一度成了科学院的辅助办公地。在“月季大院”,钱三强凡有关科学方面的信息,都习惯向彭桓武去说,听取他的见解。从1950年2月起,彭桓武就已投入到近代物理所的筹建工作中。
王淦昌的情况稍有不同,钱三强先致信邀约,希望他能来北京共同筹划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没想到王淦昌接信后,便自费买了硬座车票赶到北京,时值1949年底的寒冬季节。他先来当面打探情况,好下最后决心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
利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钱三强把原中研院物理所、北研院原子学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许多骨干力量邀集到一起,参加近物所初期的筹建工作。尽管只有十几个人,但它是当时国内一个名副其实的强优结合的集体。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