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中央媒体采访彭士禄座谈侧记:光辉岁月里一盏灯

中央媒体采访彭士禄座谈侧记:光辉岁月里一盏灯

来源:中核网 发布日期:2011-09-02

      86岁的彭士禄,坐着轮椅进入会议室。他挪动瘦弱的身躯,费力地从轮椅中站了起来。在护工的搀扶下,彭老吃力地向前两步,挪到了身旁的椅子上,终于在会议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向在座的中央媒体记者环视一遭打了招呼。

       这一系列动作中,彭老始终保持着微笑。而在彭老进入会议室的那一刻,在座的记者们全部起立,向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行注目礼。偌大的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 照相机的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这是8月23日,在中核集团科技部会同集团公司新闻中心,协助中国工程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央媒体记者采访彭士禄座谈会开始之前 的画面。

       近日,中宣部发出了关于做好院士代表先进事迹深入宣传的要求,彭士禄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核集团功勋卓著的元老,被列入宣传之列。这次座谈会除了彭老本 人来到现场,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黄士鉴和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张禄庆也应邀而来。黄士鉴和张禄庆都是彭老多年的工作战友和朋友,黄老曾经与彭老 在工作中有过亲密接触,而张老至今还与彭老住在一个小区。

       生活点滴:“第三夫人”不离口

       彭老坐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一个沏满浓茶的玻璃杯放在桌上。采访结束时,当他费力地从椅子上挪到轮椅上的同时,仍不忘伸手去拿他那只茶水已被喝光的杯 子。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烟、酒、茶不离口的习惯。每当记者问及他有什么业余爱好时,他总会抬出他的“第三夫人”——烟、酒、茶。这是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的 故事:彭老将核动力定义为自己的“第一夫人”;夫人马淑英(俄文名为玛莎)是“第二夫人”;烟、酒、茶是“第三夫人”。

       座谈会上,彭老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他说:“我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核潜艇的研制,而是烟、酒、茶。”在大家都愕然的时候,他又幽默地解释到:“烟、酒、茶要交税啊,这么多年,我不知道为烟酒茶交了多少税!”惹得大家会心一笑。

       当黄士鉴问彭老,您现在不喝酒了吧?彭老却理直气壮地说:喝啊,怎么不喝?对彭老生活十分了解的张禄庆马上补充说:一天一瓶啤酒!

       张禄庆向记者们介绍,彭老每天都会在护工的陪同下,到生活区旁边的一家小酒馆喝酒,每天付给酒馆20元钱买一瓶啤酒,剩下的钱就送给家境不好的服务员。

       以酒会友是彭老最大的生活乐趣。黄士鉴说,以前在核动力院工作的时候,彭老结下了几个酒友。后来退休了,彭老偶尔回核动力院,都要向黄士鉴等人询问几个酒友的生活境况,还去酒友家里拜访。

       虽然爱喝酒,但彭老喝酒不误事。黄士鉴回忆道,有一次,核动力院请彭老回去给大家讲课。彭老之前的习惯,是中午和晚上都要喝酒。那天中午喝完酒,下午讲课 的时候感觉有点困,于是就对大家说:“以后中午不喝酒了,影响工作!”结果从那天以后,彭老真的就改成只在晚上喝酒了。

       彭老说他现在的日常生活很简单,除了烟、酒、茶,就喜欢跟人聊天。时至今日,在三里河某小区的家属院里,你仍可以看到护工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彭老散步的身 影。他们穿行在熙攘的小区街道上,看人们唱歌跳舞,跟大家闲聊说笑。小区里的人们却大都不知这位天天跟他们闲聊说笑的老人,正是我国核潜艇历史上的卓越功 勋。

       五十年伉俪:感谢玛莎的爱

       既然彭老提到了第三夫人,那么记者们自然不能放过第二夫人——玛莎这个话题。因为一直听说彭老和玛莎感情特别好,所以记者们围绕彭老和玛莎相识相恋的过程 发起“进攻”。彭老爽朗地笑着,并用他特有的简洁而幽默的语言说:“那时我在俄国留学,担任学生会主席。有一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让我去接个女学生,我 就去了,一看,是个小姑娘,就喜欢上人家了。从此就开始主动进攻。玛莎比我小9岁,我是老大伯,她是小妹妹,后来小妹就开始照顾老大伯了。”

       彭老说,在他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全去世了,所以他是被二十多户人家养活的。彭老总结他的童年,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他说,与众不同的童年 让他养成了一个好的性格,就是天性特别善良。善良的一个例证是,彭老在家排行老六,且甘愿当老六——老大是玛莎,老二是女儿,老三是外孙女,老四是保姆 (护工阿龙的爱人),老五是女婿,老六才是他自己,阿龙是老七。阿龙夫妻一直照顾彭老和玛莎的起居,已经和彭老变成了一家人。每到年底,彭老还给阿龙发红 包,让他们把钱寄给老家的人。

       这样的童年也让彭老养成另一种性格——不喜多说话。彭老说,因为小时候颠沛流离,所以没读过多少书。等到可以读书的时候,天资聪明的彭老考试总分是第一,语文却总不及格。为此校长非常苦恼,当了这么长时间校长,还没见过这样的学生。

       而玛莎的出现,想必填补了彭老早年缺失的亲情。因为在座谈会上,彭老多次提到,“要感谢玛莎这么多年对我的爱。”也许正是由于玛莎的到来,改变了彭老所说的孤僻性格。如今的彭老谈笑风生,非常乐观和开朗。

       精彩问答:风趣中显现幽默

       虽然彭老已经86岁高龄,但回答起媒体记者的提问,可是极为流畅。不仅如此,彭老的回答简练而精辟,常常直指问题核心。为了更加形象的说明这一点,记者摘录了一些彭老与记者的对话,一同感受彭老的敏锐与智慧。

       记者:您对“核潜艇之父”这个称呼怎么看?

       彭老:我们搞科技的人只负责科研,像聂荣臻元帅这些为核潜艇研制开疆拓土的人才真正算得上“之父”。

       记者: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对中国核电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您如何看待?

       彭老: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我们发展核电要抓住一个问题,就是把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来说,一个是要把核岛的安全壳做到最保险,即使内部发生爆炸也不会泄露;一个是正确处理高放废水废液,把核电站的“排泄物”处理好。

       记者:如果把您比喻做一艘核潜艇,那么您身上的核动力装置在哪里?

       彭老:我不是核潜艇,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

       光辉往事:困难时期里的磨刀岁月

       1958年,中国在位于四川的深山里建立起了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彭士禄参与其中。1962年,中央决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弹,核潜艇项目下马,只保留一个 50多人的核动力研究室。这时的彭士禄已是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此后的三年,彭士禄等人度过了一段“学习、拼搏、等待、磨刀”的岁月。

       黄士鉴谈起这段往事,颇为感慨。他说,那三年的困难,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为了填饱肚子,彭士禄带头打树叶充饥,早上大家吃的就是玉米糊糊和火烧(烧饼),有时候玉米糊糊也没有,就啃着烧饼去上班。

       那时,困难到了什么事都要“斤斤计较”的程度。当时出差是有名额限制的,一个月一个小组只允许一两个人出差,大家出差的目的只是为了到北京图书馆借阅宝贵 的资料。而出差的人要把坐公共汽车等的小票留好,回去都要凭票报销。纸张使用也困难,每次只能领10张,每张纸片要编号,用完后要交回保密室,才能再换另 外10张纸。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士鉴等人学习的劲头都很足。因为彭士禄告诉他们,屁股要圆,脑袋要尖。屁股圆了,才能坐得住,集中精力搞科研;脑袋尖了才能钻进 去,潜心研究。彭老不仅用语言鼓舞大家,也以身作则感召每一个人。每天晚上,彭老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的。

       核潜艇项目的初期研究要演算大量数据,彭老的计算结果总是最精确。直到黄士鉴当了核动力院的总工程师,退休的彭老还不忘叮嘱黄士鉴,“不管你现在的位置有 多高,重要的数据一定要自己亲自算一遍,这样你心里才能踏实!”长期以来,黄士鉴就是按照彭老的嘱咐从未放弃过每一个重要数据!

       为人师者:言传身教威望高

       黄士鉴跟着彭老搞核潜艇科研的时候,彭老常对他们讲,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还要学点“扯皮学”。所谓的扯皮学,就是要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只有搞清楚其他相关专业与本专业的关系,才能在工作的时候将几个专业有效的利用和衔接。

       平日里,虽然彭老性格比较直率,但在黄士鉴眼中,彭老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1970年,核潜艇项目试验成功前,黄士鉴负责向彭老汇报结果,为了保险起见, 黄士鉴演算了三遍数据,并全都准确无误后,才最终告诉彭老:试验成功了!在彭老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了喜讯后,他又返回来问黄:“为什么要算三遍?”黄说: “我怕出错。”彭老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

       这赞许的笑容始终印刻在黄士鉴的心底。正是彭老的言传身教,“彭拍板”敢担责任不推诿、干实事不图虚名的作风,深深影响了黄士鉴。黄士鉴说:“在我担任总 工程师后,我虽然不能像彭老做得那么好,但我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无欲则刚,不图私利,干好工作。”

       张禄庆说,彭老的威望很高,很多人愿意当他的学生,并对他有求必应。彭老退休后一直关注核电站高放废液的水泥固化问题,当他听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博士是从美国回来的,而且有水泥固化方面的先进资料。他就去拜访胡博士。一开始胡博士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才得知,曾去拜访过自己的老人,竟是 彭士禄。他当场就激动地说:“我早就听说过您,您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如同神一样,您现在告诉我需要什么,我一定都给您!”

       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很快结束了,在大家起立目送彭老离开后,记者依然觉得彭老爽朗的笑声仍回荡在房间。而这位86岁高龄的瘦弱老人精彩幽默的话语,相信使得每一个记者的内心都激荡和被洗涤过。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