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工程与设备技术  > 核电重启在即 核电装备国产化大提速

核电重启在即 核电装备国产化大提速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发布日期:2012-05-14

       随着美国核电项目的重新启动,关于中国核电何时重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国也暂停了审批核电项目,之后即展开了核电项目的安全大检查以及核电安全标准的重新修订。

      在停顿一年后,业界预期,随着《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核电安全规划》的即将出台,中国核电项目审批也将重新启动。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核电审批大闸的开启,中国核电装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彰显实力

      日前,哈电集团AP1000核电装备制造传来捷报。由哈电集团所属(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承制的三门核电2号机组蒸汽发生器A管板 深孔加工工作圆满完成。这标志着哈电集团在AP1000核电装备国产化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实现了我国核岛主设备关键制造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无独有偶。近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1250兆瓦机组二次滤网顺利通过了山东海阳(在建AP1000第三代核电机组)核电业主方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百万千万级核电机组大口径二次滤网实现了国产化。

      山东海阳核电业主表示,该设备的成功制造,彻底打破了欧美国家长期占领中国核电大口径二次滤网市场的局面,为同类设备国产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三代核电装备方面实现的突破远不止于此。无论是由东方(广州)重型机械公司最近完成的国内首台AP1000非能动余 热排出热交换器,还是由哈尔滨锅炉厂于早先完成的三门核电机组首批两台高压加热器,都表明了中国企业在三代核电核岛与常规岛设备制造国产化方面所付出的努 力。

      “第四台AP1000核电机组建成之后,中国第三代核电设备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水平将超过80%。从第五套设备开始可以基本实现国产化。”负责引进消化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这样预期。

      如果说三代核电装备国产化尚停留在远景预期的层面上,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二代核电装备国产化可谓成绩显著。其中,二代改进型核电关 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80%以上,核电控制系统、锆管、蒸发器U型管、应急电源、核级阀门等一大批核电关键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一张张成绩单,彰显着我国核电装备国产化发展的实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发展机遇

      随着核电重启,中国核电装备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其中,核电铸锻件、核岛常规岛主设备、核级阀门和核电空调同暖系统等细分行业有望全面复苏。

      而一张张核电订单的纷至沓来,也让中国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竞相争食核电这块大蛋糕的同时,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也成为其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核岛主设备制造布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包括黑龙江、上海和四川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初步具备了年产10套左右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能力。

      在中国企业中,三大骨干集团上海电气(601727,股吧)、东方公司和哈电集团支撑起了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制造的一片天;中国一重 (601106,股吧)、二重在大型锻件制造领域占得先机;中核集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核科技对于核级阀门的制造则处于国内领先态势。

      日前出台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掌握在运、在建核电站设备的制造技术。这不仅为我国核能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无疑也将成为加速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国家政策扶持下核电的未来成长预期,使中国企业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装备国产化的决心和信心。

      瓶颈突破

      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中国每年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数量逐年递增。核电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核电装备业迎来了春天。其间不乏亮点佳绩,但 “大而不强”的局面依然存在。

      一是一些关键部件、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迟迟难以突破。这极大地阻碍了核电装备自主化进程,甚至间接制约了泵、阀等设备的国产化。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投入基础研发的力量远远不够,导致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不稳定。一些企业以往主要制造常规电力设备,制造核级装备时安全意识不强、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过程控制存在缺陷,导致核电装备不符合验收标准或出现质量问题屡有发生。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同时并存多种核电技术,而各种技术对装备的要求各有不同,使得企业变成了“个性化”需求商,每生产一件就必须重新设计、重新试验,这无疑制约了企业的批量化、系列化生产优势,降低了设备生产速度。

      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中国已经具备了推进核电装备自主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形成了政府、用户、制造企业、研究机构密切配合,协同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的机制,但面对核电装备国产化这一终极目标,中国企业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