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我国第一支核工业建设队伍是怎么组建的?

我国第一支核工业建设队伍是怎么组建的?

来源: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21-05-15

    ◎ 车兆先 口述 车欧平 整理

▲车兆先

01

—  我们是第一支核工业建筑安装队伍  —

    为加快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西部开发建设,中央政府制定了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甘肃省规划建设了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工厂、西固热电厂、兰州自来水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这些工程的建设,全国各地的支援大军,陆续云集到祖国的大西北。

    1954年3月,上级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三师调到兰州承担兰州化工厂等五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任务。师部命令我带领先头部队从西安开拔到兰州,筹建建三师生活基地,为大部队的到来做好准备。

    同年11月,建三师与西北第一工程公司组成兰州总公司,成为当时兰州市最大的一个施工单位。

    1956年1月,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与兰州总公司合并,组建成立了建工部兰州工程总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兰州市的石油化工工业初具规模,电力、供水市政基础设施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1958年1月,建工部兰州工程总公司更名为建工部兰州工程局。

    1958年8月,就在庆祝兰化项目部分投产的同时,兰州建工局接到建工部的通知,兰州组建建工部直属工程局(后改名为建工部直属公司,即后来的二机部一〇二公司)到戈壁滩承担原子能工业工程建设,让我在二公司7000人的队伍中挑选3000人,作为新建工程局的骨干。

    因为工程保密性强,要求审查干部和工人时,特别要重视政治审查,此外要求被选人员政治素质好、技术能力强、身体健康、无家庭拖累。兰州建工局一再强调,一定要挑好的,不能有本位主义思想,我一一照办。

    根据我国原子能工业发展规划的需要,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建工部兰州工程局先后选调了一万多名干部职工,一部分在兰州建设核工业五〇四厂,一部分西进青海建设核工业二二一厂,一部分挺进大漠戈壁,建设我国第一个原子能联合企业。后来,这些队伍都从建工部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支核工业建筑安装队伍,就这样在我国西部开发建设和核工业创建时期组建起来了。

▲安下心,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

02

—  戈壁滩的风沙是最大的难题  —

    直属公司在兰州的工作安排好之后,我带人去看施工现场,才知道我们要建的工程对外名称叫西北矿山机械厂,也叫甘肃矿区,也就是现在的核工业四〇四厂。为了保密,对外的联系地址、电话信箱都是兰州市,实际上真实的地址离兰州市区有800多公里,在一片戈壁滩上。这里的戈壁滩无边无沿,干旱缺水,飞鸟不下、兽铤亡群,植物只有骆驼草,动物只有小马蛇。

    刚到戈壁滩时,大家都住在帐篷里,为了防风沙,只能蒙着头睡觉。早晨起来,被面上常常是一层沙土。如果遇到特别大的风,就会把帐篷收起来。

    公司选派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闫德山同志带了一百多人,作为先遣队打前站,在戈壁滩搭了供3000人住宿的帐篷,建了十几个灶房,并派了打井队在离工地20多公里的巩昌河边打了眼机井,以保证公司施工人员到了以后有住的地方、有水喝。

▲大家搭起帐篷,开始了核工业基地的建设

    1958年10月,我带领直属公司的大队人马先乘火车,下了火车后步行十多里,到了施工现场。由于水供应不上,我们只能实行分配制,早上分的一盆水洗脸,不舍得倒,晚上还要洗脸用。直到把打的机井的水引到食堂,生活用水才算解决。生活用电刚开始是在工棚中安装柴油发电机供电,后来从玉门石油管理局接来电路,我们自己完成通往工地的电路支线建设,生活施工用电才有了保障。

    戈壁滩风大,说刮就刮,食堂做饭成了问题。炊事员架火做饭,几个人围着用火柴把草点着了,往炉膛里一放,就被风从烟囱吸到了空中,又熄灭了。做不成饭,只好派车到附近的城镇买些熟食来充饥,玉门、酒泉不知跑了多少趟。后来总结经验,等风小的时候再点火烧水,把炉中的碳烧红了就不怕风吸了,这才逐步解决了几千职工的吃饭问题。

    由于风沙大,吃饭的碗里、喝水的缸子里都有沙子,吃到嘴里咯牙,但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晚上吹大风的时候,沙子可以把帐篷压塌。帐篷有缝隙,睡觉时沙子迷了眼,醒了不能睁眼,要用毛巾把沙子擦去才能睁眼睛。一次刮大风,工地正在施工,我看昏天黑地的大风席卷而来,马上通知停工,工人刚从脚手架上下来,一个龙卷风就把一堵正在砌的墙吹倒了……如何治理风沙成了我们考虑的一大难题。

03

—  冬天我们终于站住了脚  —

    公司根据工程需要分了七处三厂,各自建造自己的基地。建厂需要材料,砖瓦、灰沙、石料当地都没有。首先要建砖厂,找沙石料场,选择基地,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确定了有红土的地方建砖厂;沙石料场的选址离工地40公里,要用火车运,我们就修铁路专用线;冬季到了,生活供应、取暖都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向部里汇报,部里征求意见,兰州建工局和我们联系说不行就撤回来。

▲大家靠着自己的双手,在戈壁滩上架起通向外面的铁路

    回到兰州在哪里安营扎寨?一来一去要耗费多少时间?经过仔细考虑,我认为不能,于是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过冬生活问题,向省粮食厅、商业厅请求支援,他们全力支持,保证了过冬的粮油、蔬菜、物资供应。我们同时又做长久打算,安排赵振卯同志带人到附近的五华山办农场、开荒地、打机井,来年种菜,通过种养殖改善职工生活。赵振卯对这项工作非常认真,精心耕种,第二年就解决了吃新鲜蔬菜的问题。

    戈壁滩上只要有太阳、不刮风,冬天并不是太冷,12月份还可以施工。砖厂、砼加工厂建成了,各处基地均已就绪,冬天我们没有撤离,站住了脚。

04

—  马不停蹄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  —

    1958年秋冬做了生活准备工作,粮食、商品供应、水电都有了,生活问题基本解决,基地也建设完成,各个方面有了保障,1959年我们着手规划展开工程建设,整个工地热火朝天。建工部指派的文功元局长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规划、计划和材料供应,我负责工程的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和进度。文功元是个好同志,他性子急,遇到问题经常和我吵,不过吵完了就没事了,往往他输理后就不再吭声了,也不计较,同志之间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工程设计有的在现场,有的在北京,经常因为图纸不赶趟而影响施工进度,有时也因为材料供应不上使施工计划完不成。不过我也有应对的办法,受影响的工程就停,不受影响的往前赶,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只要施工人员不停就行。本着对国家重点工程负责的态度,在工程质量上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发现工程中有不合格的地方,坚决推倒重来,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杜绝了不合格工程的产生。

    整个工程建设中,地面厂房、办公楼、住宅楼施工都进展顺利,但是有个项目难度很大,就是从昌马河水库到厂区要埋设18公里1.2米直径砼管的三条引水管。一是要制管,二是要挖管沟,时间紧任务重。水管的制作是引水工程中的大问题,这么大管径的生产厂找不到,即使找到了,运输也是个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单位决定派六分厂厂长王向明同志带技术人员到西安、咸阳的制管厂去参观学习,回来后自己创建制管厂。

▲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分析、审核施工图纸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职工们精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生产出单筋预应力砼管,与传统水泥制管工艺用料相比,节省了一半钢筋,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可是铺设好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时至冬季,水库的水面飘着一层冰球,一开闸放水冰球进到管道里,水流走了冰球流不走,渐渐把水管堵塞了。施工队急得团团转,向公司报告,我急忙驱车赶往现场和大家磋商解决办法。商量的结果是一方面烧热水消冰,一方面在水管中烧火。为了防止冰球再进入管内,在闸门上方用铁丝网挡住冰球,温度升高了,水量大了冰球顺水而下就不碍事了。通水成功了,整个工地欢欣鼓舞。

 05

—  往日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日渐热闹起来  —

    二处负责的核反应堆工程,也叫大坑工程,施工难度也很大。核反应堆的大坑40米见方,都在地下施工。运土很困难,要一车一车从坑下拉上来,配备的拉土车是苏联造的“牛牌”载重车,从坑下40多度的斜坡往上走,汽车很吃力,有时轮子打滑就是不起步,工人气得再给它装些土。

    我们请来兰州建工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周振远同志(国营一〇三公司第一任公司经理)带的安装公司到现场帮助施工,大坑工程逐步建成交工。反应堆可以说是四〇四厂的“心脏”,这个核心项目的完成,多亏了周振远同志领导的安装公司。我们大干了一年,完成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经过全体职工千辛万苦的努力,工程进展顺利,厂房和办公楼、宿舍等生活设施均建成完工,防风沙的绿化也建起来,各方面的人员陆续到厂,这个往日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日渐热闹起来,生产准备工作按部就班地展开,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06

—  心里惦记的就是粮、粮、粮  —

    上世纪60年代初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短缺,给我们这支戈壁深处的建设大军带来了最艰难的考验。粮食供给不足时,红薯叶、洋芋都成了主食,最困难时我们采骆驼草籽充饥。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筹措粮食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和省里联系,省里答复张掖地区有粮让我们自己去拉。随后我们又从武威拉了400万斤洋芋,白银市支援了30万斤麦麸和杂粮的混合物。

    为了粮食我跑到北京向二机部汇报,请求部里帮忙解决。部领导给时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宋任穷同志打电话求援,宋任穷书记答应发一列车的包谷给四〇四厂。这才算解决了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二机部和甘肃省都安排要精简人员,省里要求精简3000人,部里要求精简一千人,算是度过困难的措施之一。有些职工家中极度困难,还有些职工身体不好,愿意回内地的都列入了精简范围,也有人是以请假的方式离开厂子,各种形式加起来精简了一千多人。

    当时我心中惦记的就是粮、粮、粮,戈壁滩如果断了粮不像内地可以逃荒,只有饿死。为了筹集粮食,我长途电话一个接一个,四处告急,八方求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形还是很可怕的,如果不是措施得当不知会产生什么后果,至今我忘不了玉门的20万斤粮、白银的混合面、武威的洋芋、东北的包谷,这些都是救命之粮啊!

    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一〇二公司这支钢铁队伍真是可爱、可贵、可敬,困难面前不动摇,保持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发扬了工人阶级吃苦耐劳的作风,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从建工部直属二公司到西北矿山机械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再到国营一○二建筑工程公司,伴随着单位称谓的几经变化,原来的建工部直属二公司发展成为一支国防工业战线上的核工业建筑施工企业。

    (车兆先,1918年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至1963年,历任兰州工程局二公司党委书记,建工部直属二公司党委书记、西北矿山机械厂副厂长兼建筑安装公司经理、国营一〇二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1964年,车兆先调回兰州建工局工作,后任甘肃省建委给排水设计院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1983年6月离休,2017年7月在兰州辞世。)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